新闻中心

 

故居典故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故居文化 > 故居典故

【阅微草堂】我六世祖纪晓岚的收藏(文:纪清远)

 

 
我的六世祖名讳纪昀(公元1724-1805),字晓岚,一字春帆,晚号石云,又号观奕道人、孤石老人。直隶(今河北省)河间府献县人。乾隆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、左都御史、协办大学士。卒谥“文达”。纪文达公50岁时出任《四库全书》总纂官,并主撰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和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》。晚年成小说《阅微草堂笔记》24卷;另有《纪文达公遗集》传世。被誉为乾嘉时代学术界的“泰山北斗”,为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献付出了毕生精力和贡献。
 
纪文达公在做学问的闲遐,十分喜欢收藏。一生嗜砚如癖,他的书斋也有“九十九砚斋”之称。所以在流传至今的遗物中,大部分是砚石。在《阅微草堂砚谱》中几乎都可以看到藏砚的拓片,除了乾隆帝御赐的一方之外,其余都是他自己多年收存或友人所赠。嘉庆九年五月刘墉赠砚,文达公铭记:“余与石庵(刘墉)皆好蓄砚,每互相赠送,亦互相攘夺,虽至爱不能割,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。太平卿相,不以声色货利相矜,而惟以此事为笑乐,殆亦后来之佳话屿?”时隔二百年,现在这些砚有的为纪氏后裔家传,一部分由文博单位收藏,其余散落于民间。我认为价值不仅在于这些石砚本身,而文达公每砚必铭,所有藏砚都镌刻着体现一代文宗睿智才思的铭文。比如他在一方形似荷叶的随形砚上的铭文为:“荷盘承露,滴滴皆圆。可譬文心,妙造自然。”月池砚上的铭文是这样写的:“视之似润,试之则刚。其殆貌为恬静,而内隐锋芒。”完全是一种拟人格化的文思。类似这种思想的还有“竹节砚”,铭文写道:“介如石,直如竹。史氏笔,挠不曲。笋不两歧,竿无曲枝。孤直如斯,亦莫抑之。其断简欤?乃坚多节。略似此君,风规自别。”下岩石砚铭为:“石山盘涡,阅岁孔多。刚不露骨,柔足任磨。此为内介而外和。”纪文达公这三则铭文都体现了同一思想。在乾隆严酷统治的时代,影响了他的接人待物。作为汉族人,在贵胄与高官中周旋,在夹缝中求生存,同时坚持自己的做人之道。像我们现在常说的既要有灵活性,又要坚持原则一样。当时朝鲜书状官徐有闻的话证明了这一点,他说:“和专权数十年,内外诸臣无不趋走,惟王杰、刘墉……纪昀诸人,终不依附。”从铭文中深感他的为人、为官、为文、为事之理。也体悟到中国传统的蕴藉含蓄、外柔内刚的思想。
 
除了藏砚之外,还有文达公平时喜爱把玩的许多不同器物,如小锯子、小斧、木锉、熨斗以及小秤等,每件都有铭文。据家族一位长辈回忆,曾见过这些小工具的原物,个个做工十分精巧,虽然不大,但是都能作为工具使用,比如木锯的尺寸只有17×9厘米那么小,十几件盛在一个多层的木箱里,后来他也不知哪里去了,最近才得知在河北省博物馆收藏。毕竟有了下落,由国家保存这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并留传下去,作为文达公后人则颇感欣慰。这些铭文与砚铭、笔铭、墨铭等均在《纪文达公遗集》第13卷中刊印。我见到过几幅拓片,目睹之感觉很有趣味,拓得十分仔细,连锯齿等细微处及一些工具上的装饰图案均非常清晰。拓片上有图章显示是河北枣强伴梅夫妇所拓,看得出是拓印高手。不由得感叹,如今已经很难再找到这样的能工巧匠了。我自己存有一方“黼黻砚”,两侧的铭文刻得极其好,今人简直无法复制出来。
 
在锯子中心粱上刻有:“纤齿棱棱,犀利自矜。然盘根错节,非汝所胜。当知有能有不能。”暗喻人与物都有长处和局限。
 
“小刷铭”对人最有教益:“治人之道,忌察渊鱼,治己之道,则污垢必除。言各有当,君子念诸。”
 
在小秤杆上的铭文写得更为深刻:“老聃折衡,使民不争。然不能使物无重轻,终不如持此以平。”
 
另外一类铭文则非咏物,而是议论,比如在“方胜盒铭”写道:“上下同心,政理以成;内外同心,家室以宁。吾见夫挟二志者,始自利而终自倾。戒之,戒之,毋误用其聪明。”是“有益于劝惩”的至理名言,抨击了当时“世风日下”的社会现象,也很有现实意义。这些铭文都是文达公平时信手拈来之作,隽思妙语,文意洒脱无华,涉笔成趣。与他的楹联作品一样,寄智慧、学识、修养于情趣之中,通俗易懂而蕴含着深刻的世间哲理,又赋予器物以性格、生命,是拟人化的文学杰作。足以看出他庄重、诙谐兼备的文风以及深厚的文学底蕴。
 
文达公有两幅对联墨迹流传至今,分别为:“过如秋草芟难尽,学似春冰积不高。”上联意思是人身上的过错如秋天野草一样,很难完全割除。下联指学问需要长期积累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否则达不到高深的程度。另一幅为:“浮沉宦海如鸥鸟;生死书丛似蠹虫。”则是对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 
乾隆年间,文达公以数千金购得琉璃厂书肆书庋于阅微草堂之中,这是个庞大的书斋。他的好友桂馥为其亲笔题写了“阅微草堂”。桂馥(1736-1805年)是与文达公同朝的进士、学者,以隶书和篆刻擅名,精于考证碑版,著有《扎朴》、《缪篆分韵》等。这幅隶书体的题字,书于嘉庆初年,此时已耋耄之年,但仍遒劲工整,是一幅难得的文物珍品。原物现存于中国书店。
 
纪文达公一生致力于古藉文献的考证研究,作为一个文化人,流传下来的遗物,不过是些文人所特有的文房四宝,主要是砚。此外还有些尺牍、墨迹,包括《文心雕龙》的眉批、奏折、碑记及墓志铭、行文等,这些流传至今的遗物连同他的所有诗文、著作,都是纪晓岚研究工作的最直观的宝贵史料,同时又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。(纪清远)
 

纪晓岚故居 版权所有 电话 :(8610)68870866 电子邮件:admin@jxl.org.cn

京ICP备14016423号-1